2013年06月16日 来源:国际金融报 卫容之 唐也钦
CFP图
“银行要走差异化经营路线。‘大而不倒’,系统性风险的问题很多是来自个别风险做大。非常严重的道德风险的隐患就是同质化。未来的改革要让银行真正开始差异化、专业化,这样存款保险机构的安全性会大大提高”
6月7日,央行发布了《2013年金融稳定报告》(下称《报告》),文中提到当前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已经形成共识,央行将加快存款保险立法进程,择机出台《存款保险条例》,明确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功能和组织模式。但未透露更多的实施细节,也没有给出具体的时间表。
消息人士透露,中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将会先设立一支由央行管理的存款保险基金,资金主要来源于各家银行上缴的保费。每个银行账户的保险上限初步定为50万元人民币。存款保险为强制保险,所有的银行都必须参保。而为了更容易推行,初期将采取统一的保险费率,若参保银行连续几年稳健经营,则可以考虑调低费率,反之亦然。
“这释放了一个信号,接下来国家会给银行的盈利模式方面释放更多的空间,走差异化道路。当然形成的风险要靠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银行业的改革进入了攻坚战时刻。”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国家既要对银行采取市场化分散风险的方式,又要给它一个市场化盈利的渠道。所以这也标志着利率市场化的速度会加快,银行走向混业经营的模式,这种格局可能会加快形成。”
20年酝酿终有果
配合利率市场化亟需跟进
央行在《报告》中指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助于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促进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市场化,增加商业银行在金融业务创新及风险承担机制方面的灵活性。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亟需存款保险制度的跟进。
“要推利率市场化,会引起银行之间的竞争,导致分化。肯定会有银行因经营不善,不适应变化从而倒闭。”高级经济师游春指出,“先把安全网建好,对于保证存款人的利益来说是更有利的。”
事实上,自1993年底《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基金起,中国存款保险制度已酝酿了近20年。而央行自1997年就开始着手研究存款保险制度。2004年以来,央行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务院法制办、银监会等有关部门,对建立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论证,提出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去年年末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要建立健全存款保险制度,择机出台《存款保险条例》。
中国政府网于5月24日发布了《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这份由国家发改委拟定并获国务院同意的文件明确指出年内在金融改革方面要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且要求推进制定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经营失败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形成有效的风险处置和市场退出机制。
而《报告》对此给出了回应:“当前,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各方面条件已经具备,实施方案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各方面已形成共识,可择机出台并组织实施。”
市场机制说了算
银行要走差异化改革
我国银行业尚未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未能形成有效的金融风险约束和市场化的处置机制,国家事实上为存款人提供隐性担保,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市场约束,助长了道德风险。
“存款保险机构的推出,从银监会角度就大大释放了作为最后贷款人角色的压力。”孙立坚解释,“以前要一直对银行进行监管,不能让它出问题,业界感觉国家管得太死了,‘一抓就死,一放就乱’。存款保险制度出台后,将由市场来决定银行的风险。”
在孙立坚看来,银行进入了一个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将来银行出问题的话,希望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而不是躺在政府身上,由政府来买单。这点也说明中国在加入WTO之后真正进入到市场化当中,国内银行跟外资银行都一视同仁、公平待遇,需要一个存款保险制度。”
《报告》中指出,存款保险机制在确保存款类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平稳有序退出、保护存款人利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许多国家金融机构处置的有效平台。加快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培育和发展,推动形成更加竞争、多元、开放的金融体系。
“审慎性监管强化了,对银行来讲是成本的增加。”孙立坚进一步表示,“怎么提高收入来弥补这个成本?国家还需要疏导银行脱离对于存贷业务息差的依赖,让银行自食其力,打造新的盈利模式,实现业务方面质的转变。”
但孙立坚也提出担忧:“美国出问题在于太多银行一起出问题,这是系统性风险,存款保险机构能解决的只能是个别风险。怎样让银行脱离系统性风险?”
他提出的建议是,银行要走差异化经营路线。“这对国家提出更高的要求。‘大而不倒’,系统性风险的问题很多是来自个别风险做大。非常严重的道德风险的隐患就是同质化。未来的改革要让银行真正开始差异化、专业化,这样存款保险机构的安全性会大大提高。”
道德风险预防
存款保险机构不能当傻瓜
《报告》指出,保险存款制度一直未成形,容易导致商业银行风险约束机制弱化,为追求高额利润而过度投机。
“在国家隐性担保的时候,银行会觉得这是国家的银行,抓住不让做就不做,监管部门一放手就拼命赚钱。出了风险银行也不担心,国家会在后面做担保。这种道德风险使得影子银行规模越来越大,银行在高收益高风险投资方面没有完善的风险管理。”孙立坚对记者说。
“如果市场化的机制只是在半标尺的状态,也就是说保险机构仅仅只负责买单的话,道德风险就发生了。”孙立坚一直在强调市场化的机制,“存款保险机构不是傻瓜。银行一旦有了污点,成本在保费上就会增加。”
“市场化运作不担心道德风险的问题。”孙立坚进一步指出:“大多数国家的存款保险机构都放在国家监管部门,美国就是FBIC,这当中对于银行有污点的行为看得清清楚楚,这对于保费的压力很大。如果存款保险机构真的是在一个信息透明的情况下,信用都建立在银行的行为、大家都能联网,道德风险是不可能的。商业银行要为这样的道德运作增加更多的成本。银行想靠道德风险赚更多的钱是不可能的。”
游春认为:“如果仅仅是一个保险基金,而没有给银行风险管理指导的话,其实只是承担了事后赔付的责任。从保险的角度来说,更重要的是风险的管理和预防。未来独立的存款保险公司,肯定会承担起风险管理的责任,主动帮助银行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