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各家信托公司严控风险的同时,转型也同样迫在眉睫。
近日,银监会下发《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下称“99号文”),其中针对业务转型的几大方向中提到要推动信托公司业务转型,探索家族财富管理,为客户量身定制资产管理方案。
实际上,国内如平安信托、北京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早已在此领域有所尝试和行动。近日,中信信托、上海信托、紫金信托三家公司在家族信托领域也有了新的动作。业内认为,家族财富管理领域是信托公司转型的蓝海,随着税收、法律等层面的障碍逐渐得以突破和解决,信托公司将大有可为。
“家族办公室”萌芽
随着中信信托和上海信托推出“家族办公室”,近两年来这一在欧美盛行已久的家族财富管理方式已正式在中国萌芽。
根据美国家族办公室协会的定义,家族办公室(Family Office,FO)是指“专为超级富有的家庭提供全方位财富管理和家族服务,以使其资产的长期发展,符合家族的预期和期望,并使其资产能够顺利地进行跨代传承和保值增值的机构”。
根据海外私人财富管理的实践经验,财富的保护、传承基于不同的情况,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工具或是工具组合,包括离岸公司、家族信托、基金会或是家族办公室等,其中家族办公室更是私人财富管理领域中“皇冠上的明珠”。
经过近两年的酝酿,上海信托日前正式成立家族管理办公室,旨在为超高净值客户提供涉及财富管理、财富人生规划、接班人培养、公司管理等多方面的服务。
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中,上海信托国际理财部家族管理办公室副总经理蔡汝溶多次提到“家族财富传承规划”。
蔡汝溶介绍,此次成立的家族管理办公室并不属于财富管理中心业务的细分,而是集成家族事务团队、投行团队和财富管理团队三个小组类似于“黏合剂”的服务平台。
今年1月,中信信托首单“家族办公室”成功签约。中信信托表示,该公司“家族办公室”基于客户家族永续经营的立场,跳出了纯粹家庭理财的范式,高度专注于客户的全方位、个性化需求,其服务范围涵盖投融资策略组合、法律税务、教育传承、慈善管理、艺术品收藏、定制化旅行等方面。
银保信携手进军家族信托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家族信托成为信托公司转型话题中频繁提到的词汇。国内一些银行和信托公司合作推出的家族信托业务,被业内视为银信合作的新模式。而随着信托公司和保险公司联合对家族信托业务的探索,也给该领域带来一种新的尝试。
5月4日,中信信托和信诚人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进行信保深度合作,中信信托以家族信托业务为基础进行衍生,推出了“保险金信托”、“专户资金管理信托”等系列业务。
中信信托方面项目负责人、业务总监刘小军表示,保险金信托是指投保人在签订保险合同的同时,将其在保险合同下的权益(主要是保险理赔金)设立信托;一旦发生保险理赔,中信信托将按照投保人事先对保险理赔金的处分和分配意志,长期且高效地管理这笔资金,实现对投保人意志的延续和忠实履行。
作为中信信托在家族信托基础上的延伸,保险金信托是高附加值的“事务管理+资产管理”的单一信托产品,重点是实现委托人在保险理赔后对受益人如何获取财产的管理意志的延续,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富增值。
除了信保合作模式,国内已推出的家族信托业务多是银行和信托公司合作的成果。去年7月,招商银行与外贸信托合作成立国内私人银行第一单家族信托。同时,招商银行在此前推出的“家庭工作室”基础上细分出“财富传承家庭工作室”,致力于为超高净值家庭提供定制化的财富保障与传承方案,包括家族信托、税务筹划、法律咨询。
去年12月,外贸信托副总经理李银熙对媒体表示,目前双方合作的家族信托产品数量已达到数十单。
去年9月,北京银行与北京信托合作推出面向双方顶级客户的家族信托服务。北京银行家族信托为单一信托,委托人限单个自然委托人,受托人为北京信托,北京银行担任信托财产托管银行及财务顾问角色,受益人可由委托人事先指定。受托资产门槛为3000万元,存续期限5年以上,为不可撤销信托。
2013年,中国农业银行曾筹备家族事务所,并派人多次去东南亚学习家族事务所的经验。不过,农业银行相关业务仍未推出。有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可能是由于人员变动原因,该行的这个项目现在还没有实质性进展。”
2012年下半年,平安信托推出了被业内认为是首单真正意义上的家族财富传承信托产品。中国信托业协会专家理事周小明指出,平安信托推出的国内首款家族信托标志着家族财富管理信托在中国的正式起航。
家族财富管理和传承已经是第一代成功创业者迫切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深度挖掘信托的制度优势,满足家族财富管理需求,无疑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近日,针对5000万元资产以上的客户,紫金信托推出“紫金私享”系列信托产品,该产品以单一客户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受益人范围涵盖自然人客户的家庭成员,做到了与家族信托的无限接近。
通往“蓝海”的障碍
招行与贝恩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称,家族信托作为对家族财富进行长期规划和风险隔离的重要金融工具,已受到许多高净值人士的关注。从高净值人士产品需求角度看,家族信托位于首位,提及率接近40%。在超高净值人群中,家族信托的需求更加旺盛,提及率超过50%,并且有超过15%的受访超高净值人士已经开始尝试接触家族信托。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接触多位信托人士,都表示家族财富传承管理领域是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未来的“蓝海”,但从目前国内的现状来看,家族信托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障碍。
业内认为,目前制约国内家族信托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法规缺陷。由于国内信托财产登记、转移等配套制度尚不完善,一定程度上给家族信托的发展带来障碍。我国尚未建立信托登记制度,所以家族信托无法产生效力,这是阻碍家族信托业务发展的主要障碍。
蔡汝溶认为,目前的主要障碍来自两方面,一是客户认知度,二是法律制度的不完善。“财产登记制度、遗产税、交易税等方面的不完善或缺失,影响着家族信托在中国的发展。此外,从破产隔离的角度来看,真正的家族信托是要将所有财产的所有权进行变更的,而亚洲人对此不太能接受,认为所有权发生变化是很大的问题,既想达到破产隔离的目的,又不想变更所有权,这就需要创设出新的法律结构。”
在北京信托首席研究员刘向东看来,中国是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的双主体税制,遗产税迟迟没有出台。土地只有70年使用权,法律始终没有明确规定附着于其上的商品房该何去何从,那么房产被置入家族信托并使后代受益的可能性也值得商榷。此外,国内理财机构的投资人才相对缺乏全球投资经验,对于高净值人士的跨境资产配置手段有限,这也会对财产保值增值带来挑战。
上述障碍的存在,并未打消信托公司介入家族信托的积极性,多家信托公司踊跃进入该领域也正是看重其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机遇。
“‘99号文’中有关家族信托的表述是鼓励信托公司开展这方面业务的,我理解是要先试先行,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反馈给监管机构,从而总结经验进行规范,并解决问题,只有信托公司去尝试才会发现问题的存在,才能够推动家族信托发展得更为顺畅。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帮助客户树立财富传承的思想精髓,扩大客户认知度和影响,提高并激发客户需求。”蔡汝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