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0月金融数据发布,M2依然保持较高增长,但是新增信贷却低于预期。10月,广义货币(M2)余额136.10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4个和0.9个百分点,创2014年7月以来新高;而狭义货币(M1)余额37.58万亿元,同比增长则更快,同比增速已达到14.0%。
而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5136亿元,较上月10504亿元减少一半以上,同比也减少347亿元;社会融资方面,创全年单月新增新低,仅为4767亿元,同比减少2040亿元。
有分析师认为,信贷和社会融资存在季节性回调的原因,然而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缩量也反映出目前经济运行压力依然较大。
M2增长13.5%总体稳定
“货币供应充足,确保金融市场的总体稳定。M2增长13.5%,是今年的新高。说明货币政策的效果已经有所体现,资金供给是充足的。”昆仑银行战略投资与发展部总经理助理李建军表示,金融市场的资金利率已经在2%以下,就是很好的例证。“当然,去年的基数较低也是一个原因,因此对货币政策放松的效果,还要观察。这从总体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下降上已经能够看到政策效果仍然有限。”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M2方面,从央行前期的多次“双降”政策实施和其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情况,以及公开市场操作情况分析可以发现,M2保持13.5%左右的增速实属意料之中。他预测“年内增速应该维持在13%之上”。
陈冀分析认为,造成10月M1快速攀升主要是受去年同期M1的低速增长和今年前期M1的爆发增长影响。两效应叠加直接推高10月的M1增速水平,并且前期M1快速上升对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M1同比增速都有抬升作用。
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认为,M2同比增速升至13.5%,虽然10月外汇占款持续负增长的局面难以逆转,但预计规模会较上月收窄。在央行持续降准积极对冲的影响下,货币乘数大幅提升,有利于M2的回升。
新增贷款5136亿低于预期
虽然M2已经连续3个月保持较高增长,但新增信贷却不尽如人意。
从10月信贷和社融数据可见,新增人民币贷款为5136亿元,较上月10504亿元减少一半以上,同比也减少347亿元。社会融资方面,创全年单月新增新低,仅为4767亿元,同比减少2040亿元。
“新增贷款并不必然影响M2,并且10月信贷和社融数据缩量是有一定的季节性因素的。”陈冀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M2是央行的调控目标之一,前期的“双降”和公开市场操作,以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基本对冲了外汇占款减少对基础货币带来的冲击,也就是基础货币其实总体减少幅度不大。”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向本报记者分析了新增贷款低于预期的原因:首先,从10月份经济数据看,实体经济依然疲弱,这导致一方面金融机构风险偏好较低,从而依然有惜贷情绪;另一方面是信贷需求可能不强,这反映在企业中长期贷款有所下降。而且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中,虽然预算内财政和自筹资金部分明显改善,但银行信贷依然没有起色。10月份房地产销售增速有所下滑,这也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回落相印证。最后,新增贷款低于预期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中对银行平台贷款的置换加快,导致银行存量贷款下降,进而影响新增贷款。
李建军则认为,企业的人民币贷款长期项目尽管比9月下滑,但仍是近几个月来的较高水平,说明一方面企业的长期投资仍在有序进行,长期预期没有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也说明,投资亮点不足,转型和调整的压力还在。短期增长同步放缓,实际上和长期是匹配的,同时也说明短期投资欲望不足。
“但不能确定的是,是否企业的资金压力在缓解。因为票据融资当月大幅增加,这样看,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总额并不低,表明企业资金周转的需求并没有明显减少。当然,居民长期贷款增加和‘金九银十’的房地产支出应存在很大的关系。”李建军强调。
此外,针对社会融资总规模减少,李建军认为,这说明货币政策效果并没有完全体现,特别是对实体经济的贷款增加有限,表外融资、企业债券增少减多,说明融资需求不足。结合货币供应量和资金的情况看,目前的问题很可能是需求端企业的需求不足,供给端银行和其他资金主体的风险偏好趋于谨慎,放贷意愿不强。
货币政策大讨论
随着经济压力下行,市场对货币政策走向尤为关心,然而针对10月份金融数据,分析师们此时则众说纷纭。
“不仅在年内,而且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积极的财政政策都将扮演政策组合的核心角色来帮助中国经济实现平稳转型。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通过降准降息来保证良性实体经济融资环境,并对冲包括资本外流等造成的负面冲击。”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称,虽然短时间内实体经济在筑底过程中依旧缺乏向上的内生动力,年内不多的时间内,更多的是看到政策在之前基础上的微调来增强针对性和提高有效性,而不会出现方向性的变化。
也有观点认为自10月央行“双降”以来,其政策效果尚未消化完毕,央行不会轻易再出降息降准政策。
陈冀对本报记者表示:“双降现在应该还没有被完全消化,主要信贷投放能力目前还未能有效转化为实际的信贷投放。货币政策对于经济企稳的作用相对间接,这方面财政政策会更加直接,比如上项目。今年完成7%左右的增速,问题并不大。只要经济不出现更大困难,降准降息的概率并不会非常大。”
也有观点认为,央行未来会加大对定向调控的力度,以此释放基础货币,对冲外汇占款的减少。
谢亚轩就称,四季度延续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更偏好定向发力。预计短期内跨境资本持续流出的局面难以逆转,造成基础货币被动回笼,目前的超额准备金水平不高,9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1.9%,远低于6月末的2.5%,四季度降准对冲的可能性较高。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