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作为电商领域创造的全民购物狂欢奇迹,虽已过去半月,且今年的关注点业已从惊人业绩和打折力度转向了“累垮快递哥”,但双十一商潮退去后的诸多思考却愈发引起关注。
暂且不说“互联网+”时代给各行各业带来的深远影响,单就双十一不断成熟和完善的创新思维——每年都会有新玩法,就足以让典当行业奋起直追。
比如今年某电商的双十一会场中,拍卖成为一个特殊玩法。对于不少消费者而言,拍卖的介入让不少人已经产生的电商依赖进一步加强。其实,各大电商为了追求销售数据而给网民带来的诸多惊喜体验很多,但无一不在寻找自身利益与网民需求、兴趣的结合点,这种换位思考的模式就值得典当企业认真学习。
当然,今年双十一期间北京也有典当行参与其中,绝当品的保真、优质、高性价比,赢得了“蜂拥而至”的热闹场面。然而在笔者看来,这毕竟只是在双十一这场大戏中充当电商的配角,而红得发紫的永远是那些主角。
纵观双十一自从2009年后每年逐渐走热的历程,细究其成功的原因,不难发现典当行业同样拥有创造类似双十一这样商业模式的基础条件,甚至在很多方面典当比电商更有优势,而典当行业现在所缺乏的,主要还是创新意识和互联网思维。
细究网民之所以买单双十一,就是因为电商将商品打折促销,并运用规模效应推广到几近全民参与。由于一些电商只是平台而非货主,且商品多为生活用品,所以打折力度也只是在保证成本等的前提下进行让利。当然,有些商品的促销力度之大,可谓是在“放血”,但这只是引客入门的营销策略,大部分货品仍是有限度地打折。
如今全国的8000多家典当企业所拥有的绝当品数量也有不少,且种类繁多,更为关键的是,这些绝当品不仅保真、质量上乘、性价比极高,而且像房产汽车、金银珠宝、玉石翡翠、名表奢侈品等都是高价值的凝聚体,应该说很有诱惑力。
至于技术平台和活动宣传等集中营销的其他辅助条件,对典当来说都不成问题。现在最后需要的就是如何开发典当的创新思维,让企业舍弃暂时利益而进行宏观布局、统筹营销、团结合作来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了。
其实,类似的梦想在日本当铺业早有缔造——旧物交易狂欢节,不仅扩大了行业影响力、企业品牌效益,更赢得了世界购物迷们的追捧。中国典当行业何不也为自己创造一个类似的商业奇迹呢。
来源:典当融资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