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融资租赁业务的整体规模虽然目前已达4万亿元,但因期限错配、资金对接不上等方面的操作风险,以及融资租赁公司的信用风险,有银行近来却对部分融资租赁业务打出了“禁令”。
据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工作委员会会长杨钢在日前召开的“2015中国融资租赁年会”上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后,国内的融资租赁便经历了近10年的停滞期,最近10年又步入黄金发展期,如今此项业务已在金融资产中占比达2%。而国内融资租赁及金融租赁公司的数量已近4000家,行业业务规模达4万亿元。
尽管国内的融资租赁已有上述惊人的规模,而且作为设备融资的一种重要手段,融资租赁兼具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设备进出口、中小企业融资等多种功能,是产融结合的典型领域。在一些发达经济体,融资租赁是企业设备融资的主要工具之一,其重要性仅次于银行信贷。但银行对其却心存芥蒂。
前不久,兴业银行便在内部下发文件表示,为切实防控目前一般性融资租赁公司“通道类”业务存在的信用、法律和操作风险,暂停与一般性融资租赁公司(不包括银监会批准成立的金融租赁公司)开展各类型“通道类”银租业务合作。
其实,银行对于融资租赁业务的全面收紧,并非始于2016年。自2015年上半年开始,民生银行的融资租赁业务、结算与清算业务便呈现出下降趋势。有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民生银行的融资租赁手续费为1.83亿元,与2014年同期相比,手续费收入减少3.06亿元,同比降幅为62.58%。
对此,民生银行一位风险管理部负责人认为,这与国内如今融资租赁公司数量激增但质量良莠不齐存在一定关系。他认为:“融资租赁的意义就在于它集合融资、融物、贸易和技术于一体,以较低的企业资信和担保,进一步为中小型企业融资提供新途径、新契机,在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此是很好的工具。”但令银行担忧的是,除了期限错配、资金对接不上的操作风险,融资租赁公司的信用风险也需要由银行一肩承担。
随着银行业陆续对融资租赁公司关上了大门,融资租赁业近来也不得不考虑自身的生存问题。对于一般的融资租赁公司,最大的问题是资本渠道狭窄,有业内人士表示:“银行是金融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股东之间的相互有信用额度,银行间资金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但丰富融资租赁公司的资本补充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其注册资本又会很快耗尽,通常对租赁物、现金流和其他包装抵押给银行贷款,以此改善营运资金。如果不解决单一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问题,融资租赁业在中国将没有太大的发展前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主任田辉则表示,从行业平均数据来看,回租业务占据主导地位,直租业务占比较低。这表明,现阶段中国融资租赁更像是一种类贷款业务,融资租赁公司的功能发挥主要体现在融资方面,在“融物”方面的功能还有所欠缺。
“事实上,融资租赁本身除了融资功能之外,在盘活固定资产、促进设备销售、满足企业技术改造的需要等方面都能发挥重大作用,中国在这方面尚有很大潜力可挖。”田辉认为,融资租赁行业经历了过去两三年的高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融资租赁公司应该开始摆脱简单的盈利模式,转而思考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多附加服务。
而中国融资租赁企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王佳林则表示:“这个行业从现在开始进入新的阶段,现在虽已有3000多家机构,但大多数还是做一些同质化的业务。所以这个行业很快会面临一种竞争,有可能是比较激烈的竞争或者是恶性竞争,从行业管理角度来说不期待这种事情发生。”
王佳林还表示,希望这些企业能够找准自己的定位,在行业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企业并购整合。从规模角度来说,现在中国融资租赁业的市场规模已居国际第二位;但从竞争力角度来说,中国和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业务模式上,目前中国融资租赁业还是在做相对初级的业务;当然,龙头企业已经做了比较好的业务。但普遍来说,中国的主体业务、主流业务相对来说还是以融资方式做类贷款的业务,这块业务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西方欧美国家,二三十年以前就已经进入到经营租赁阶段。近期随着互联网新的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的普及,西方国家有很多新的技术应用在租赁业务上,以及相关的市场开拓和风险管理上。“由此可见,对融资租赁行业的未来会更上一个台阶应充满期待。”王佳林如是说。
来源:中国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