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5 文章来源: 人民网
今年年初,南京一诈骗团伙在金子中掺假后,再冒充千足金卖给金店,这个由11人组成的诈骗团伙,最终被江宁警方捣毁。这种行骗手段,似乎并不少见。近日,现代快报又获悉,去年,警方也抓获一个将包金当足金卖团伙,先后骗了7家典当行。近日,4名犯罪嫌疑人被秦淮法院判了刑。
低价“假黄金”骗了行家
去年年初,在南京一家典当行工作的小王接待了一个男子,对方来当一条金项链,小王用手掂量了一下,感觉重量差不多,又用火烧了一下,也没发现问题。“凭我的经验,感觉是真的,就收下了。”
可当期过后,他想打电话问对方要不要赎回,手机却打不通了。“公司又做了一次更专业的检测,才发现金项链是假的,里面还混着其他金属。”
和小王有相同遭遇的人不少。2011年底到2012年初,南京多家当铺都反映称,自己收到了这种包金制品。警方介入调查后发现,这类事件比较高发,甚至向一些当铺下发了通知,提醒大家防范这种行骗手段。
去年3月,警方将孙成等人抓获,归案后,他们很快就承认了自己的犯罪事实。“这些包金都是从外地买来的,价格比千足金便宜不少。”据交代,他们每次行骗时,都会将饰品戴在身上,这样更容易得到对方的信任。而且,这些饰品以后还有可能要赎回来,所以典当行的工作人员一般不会破坏,普通的检测手段很难发现异常。
经审查,南京共有7家典当行收到了这种“假冒产品”。近日,秦淮法院已就此案作出判决:孙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其他3名同伙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刑罚。
专家:
在不破坏黄金制品的情况下,鉴定真假有点难
据了解,所谓的包金制品,就是镀金产品的升级版。相较于后者,它表面使用的足金含量更多一些。
国家金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南京)检验室高级工程师杨鹔表示,对于包金制品,如果不想破坏,现有的检测方法也有很多种,比如用火烧、探测仪检测,还有测密度等,对一些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来说,联合使用这几种方法,就基本能断定是包金还是足金产品。
但严格来说,在不破坏黄金制品的前提下,想完全断定是否为包金,有一定的难度。“包金不同于镀金,火烧甚至是探测仪,都有可能测不出来它的‘身份’。”杨鹔说,而去典当行处理的金饰,以后还有可能要赎走,可能暂时也不宜破坏,所以工作人员判定起来确实比较难。
针对这种情况,杨鹔建议,在回收这种贵金属时,除了要核实清楚对方的身份外,最好还让对方出示购买凭证,如果发现密度等指标有异常,不管对方出价多低,都坚决别买。(文中当事人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