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5月30日电(记者何欣荣、桑彤)工信部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我国小企业PMI为48.8%,连续25个月在临界线以下。近年来,从财税到金融,政府在扶持小微企业方面下了功夫,如何让政策落到实处是关键。
部分扶持政策落实难
金融危机以后,我国对小微企业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扶持政策接连出台,主要覆盖财税和金融两方面。
在税收上,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对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万元的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在融资上,要求银行的小企业信贷实现“两个不低于”要求,即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
不少小微企业确实从扶持政策中得到了实惠。上海友人家茶馆负责人陈才安表示,目前该茶馆月均营业额1.8万元左右。按规定每月可免税540元,一年接近7000元。“对于初创期的小微企业,这种优惠非常重要。”
但也有部分政策没有落到实处。一家文化发展公司负责人表示,按规定月销售额2万元是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实际上有些地方采取了合并收税的方式。比如企业这个月收入1.8万元,下一个月收入3万元,理论上第一个月应该免税。但有关部门采取了几个月合并之后收税,因为月均收入在2万元之上,所以应该减税的月份实际上还是收税了。
某股份制银行一位人士直言,在小企业信贷认定上,有很多“花招”可耍。比如,高速公路项目公司员工一般不超过20人,在高速公路建成之前,销售收入不过几百万元。如此一来,给这样的项目公司融资也能纳入小企业信贷的范畴,而真正的小微企业却借不到钱。
信用体系不健全
政府的扶持固然重要,但小微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的经商环境。信用体系的建设,就是其中重要一环。
浦发银行中小企业经营中心总经理汪素南介绍,浦发中小企业经营中心的企业融资成本较基准利率(6%)上浮不到20%,而一些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已经做到18-20%。他认为银行融资不贵,问题是企业背负的费用太高。
“比如说如果放贷,银监会一定要中小企业提供财务报表,这就给企业带来审计费用,抵押评估也要费用。经测算,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中,除了银行融资成本,其他费用占60%。”相关银行人士指出。
小微企业融资费用高的背后,是我国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对于银行来说,由于信用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增加了业务风险,另一方面银行不得不通过自身力量去调查核实客户的信用状况,提高了业务成本。
信用环境的缺失还表现在大企业对小企业的货款拖欠上。专家认为,未来我国需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完善征信系统数据库、培育并发展小微信用评级市场,有效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政策仍有细化空间
尽管小企业PMI连续25个月在临界线以下,但不少小微企业主告诉记者,已经清晰感受到了政府扶持小微企业的决心。如果现行政策能够进一步精细化,将有更多小微企业感受到政策阳光的“普照”。
汪素南表示,尽管“两个不低于”监管对促进银行增加小微信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小微企业自身资金严重不足,对银行存款贡献较少。在存贷比的考核下,银行有时存在有额度也不能投放的现象。建议对小微企业贷款实施差异化的存贷比管理,鼓励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信贷投放。
税收政策也存在精细化的要求。比如,我国规定月收入2万元是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这就会导致月收入1.9万元的企业和2.1万元的企业,规模相差不大,税负却相差很多。
中国税务学会理事、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认为,可采取“起征点”和“免征额”的组合措施。如规定月收入2万元是免征额,5万元是起征点。月收入低于2万元的企业不纳税。超过2万元不到5万元的企业,按超过部分纳税。超过5万元的企业全额纳税。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随着近期政府推出一些“微刺激”政策,宏观经济逐渐走稳,大企业将率先受惠,订单会逐渐下放给小企业。未来几个月小企业PMI回到50%以上可以期待。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