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整天宣扬要做好行业文化的人,是否又能体会到其背后的意义——最起码,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哪些才能真正“古为今用”?
最近,笔者在网上看到一组19世纪广东碉楼当铺的老照片。据说在当年,“这个塔成为这个社会富有阶级保护财产的处所。”
或许重温这些老照片,能让从事典当业的人多少涌起自豪感。而近年来,总会有业内人士时不时提到典当的“文化建设”,甚至在前一两年,还有典当企业面向社会征集跟行业相关的老物件——那些证明典当在当年也曾经辉煌过的痕迹。
当然,从一个行业的发展角度来说,“不忘本”固然是应该的。存在的时间久了、累积的东西多了,必然会形成相当的文化因子。尤其是在社会提倡发扬优良传统的大环境影响下,事物一旦跟“文化”二字挂上钩,似乎立马会变得“高大上”起来。
然而,就像网友常调侃“没有文化真可怕”,笔者倒认为,“不懂装懂”更可怕。整天宣扬要做好行业文化的人,是否又能体会到其背后的意义——最起码,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哪些才能真正“古为今用”?
举个例子,相信像笔者这样一直关注典当行业发展的人,对现代典当业的“新特点、新改变”都能如数家珍。然而,在普通大众的心中,典当,依然难脱高利贷、剥削等关键词。产生这种认识与学历高低无关,纯粹是因为了解的远近。
鉴于此,笔者认为,倘若典当行业一味自夸自身历史的久远,搞不好只会让人反感。与其这样,倒不如在与之相关的展示、宣传、征集活动中,多体现新旧典当业不同功能对比,行业发展是文明进步的见证,社会如此,典当业也是如此。
此外,除了“光板无毛”,实际上在旧时典当经营中,像当物的保管、安全等等意识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而往更深层次探究,商道反映的即人品,如何经商、如何修身,虽然社会在变,但道理却总是“以不变应万变”,前人的经验教训值得不断去揣摩、领悟。
也许,这些才是典当文化中值得我们该真正努力留住的,因为不是所有旧时光中的东西都叫文化。
来源:中国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