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创新也成为流行在典当行业之间的热门词汇。但是不难发现,当“人人都在谈创新”时,究竟什么是创新,能否拿出实际可行的做法,却并不是那么容易说得清楚。尤其是对于典当这样一个相对“小众”的行业而言,创新固然要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但如更多地从自身反思,或许会发现缺失与差距并不是一星半点。
对自身需求有清晰认识
田宝同(安徽兴泰典当行业务经理):就当前来说,整体看来典当行缺乏优质业务,同时也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因此,在此基础之上大多数时候谈的创新,都是人云亦云,并没有能够立足自身。如果说,当前金融创新已走了一半的路,那么典当行业才走了四分之一,所以不少典当同行才觉得创新很难。
必须承认,典当行业整体过于传统,但从业务模式、产品、理念、经营思路、人员等各方面来看,都有很大的创新空间。说到底,创新并不复杂,现在业内但凡在创新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的,通常都是以清晰地认清了自身的需求与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前提。
个人认为,创新的过程包括创新动机、创新敏感与创新方法。创新动机很好理解,就是触发我们创新冲动的因素。从当前典当行业来说,这种创新的动机并不少,甚至可以说近两年来业内有很多创新的冲动,因为风险高企、利润下滑、市场萎缩,都使得许多典当行在谋转型,但该怎么转,如何转成功,怎么样才能取得创新的效果效益,还是要找准方向和方法。
而创新敏感是在有动机后的目标方向的选择,以及对当前状态颠覆的决心和勇气,这需要行业与企业有怀疑的态度,有改变的魄力。在典当行业中,传统线下业务一直在传统模式下运营,并在经济活动中有利可寻,使得部分从业者习惯于固有模式,甚至对创新滋生排斥心理。但是同样也有很多从业者在积极探索,例如做微信典当、结合互联网等等,必须看到,这些都是契合了企业自身的需求,结合发展目标,找到了合适的方向,并借此培育了核心的差异化优势的做法。
至于创新方法,相信企业各有各的招。但综合起来只有两个方向,一是提高自身能力,二是降低问题的难度。因为环境不同,基础各异,要切忌鹦鹉学舌,东施效颦。
打开思路找改变
潘建伦(湖北典当资深研究人士):现在典当行谈创新,常见的是集中在与互联网结合上。实际上,我认为典当行经营得如何,主要还是在于四个方面,即技术、服务、产品、营销,前三者尤其重要。如果技术、服务与产品做不好,哪怕营销思路再独特,也可能会失望而归,因为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可以呼应的关系。
从内在来说,目前典当行谈创新,最为缺乏的是勇气和决心,特别是有的典当行人士脑海里缺乏创新的框架,甚至我就曾经听一些典当行经营者抱怨过:“你不说创新我可能还明白点,一说反而糊涂。”
众所周知,典当如今谈经营创新,基本还是立足于传统,往往凭着惯性思维去做。在我看来,创新不应该让自己的思维只局限于某一方面。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典当违约的处理。以往相当一部分典当经营者在遇到客户逾期的情况时,一门心思地固执于让对方连本金带息费,包括违约金等全部偿还,而且还是恨不得要一次性偿还,但在实际经营中,通常这样的客户又只能偿还一部分,那么为什么不能先收回能收的资金呢?有一定“牺牲”、懂得退让,在目前的经营环境之下,这也是一种积极的做法,对于资金实际能起到一定的盘活作用。一味固执于一方面,也许面对的是死路一条。因此,好好地梳理一下客户,典当行的创新首先是要有创意、有改变。
关键在于人员水平
郑 方(融资市场分析人士):我关注典当行业的发展已经有十来年的时间,真心觉得这个行业缺乏创新。现在大多数典当行做的业务,或者是一些典当行正在大力宣传的业务,其实前些年就已经有人在做了。甚至在一些创新宣传中,能让人看到打“擦边球”的嫌疑,个别所谓的创新业务还有在向非典当业务发展的趋势。
追根究底,典当行谈创新,决定性的因素还是在于经营者与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上。如果不了解典当行业的传承,抱着赚快钱的心态进入这个行业;或者完全按照银行、小贷公司甚至民间借贷的心态来做经营,对自我的身份概念认识不明白,是很难去谈什么创新概念的。目前看来,典当行要想创新,自身最大的问题恐怕还是一种“作坊”式的思维,经营者没有这样的意识,自然也就没有能力去容纳一些看似不会给企业带来直接利益的人才。
可以说,从行业特点与目前典当的业务结构来看,行业与企业依然处在一种低抗风险的阶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创新能力。因此,如果典当行业真要改变,想在创新上有所作为,从业人员就是第一关。作为经营者,应该打开思路,不再局限于传统行业人才的吸纳和一时的成本计较,比如对一些新媒体、新技术方面的人才,也应当做适当地考虑。
来源:中国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