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行业资讯
  • 协会新闻
  • 金融动态
  • 协会公告
  • 重要通知
  • 行业资讯      

    风险初现 典当怎么止损

        当前,有关典当诉讼的案件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止损成为了行业普遍关心的话题。有意思的是,对于止损的做法和影响以及在当中典当行该不该让步,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出发,有着不同声音。无论如何,止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变,经验人士对此又有哪些好的建议?

        有适度让步

        潘建伦(湖北典当研究人士):典当行的止损,我认为应该要从两个层面理解:一个是从业务层面去止损;另一个是从管理、运营的层面去止损。

        先说第一个层面。当有业务出现违约时,典当行对于借款人就要摸清楚,违约是因为外界的原因致使还款无能为力,还是本身恶意的违约,抑或是对抵押物的处置不配合。在这种情况下,典当行需要保持一个大的原则,即能收多少是多少,采取一种适度的妥协与让步可能会更好。

        而对于企业层面的止损,假如一家典当公司没有新的业务,催收成为当务之急,那么节流也是止损的一个做法。该收缩的、精简的,经营者都要去考虑。

        最近我跟不少相关人士——有业内人,也有与典当融资行业密切联系的人交流过,从他们反馈的数据来看,目前典当行出现违约的情况很严重,初步预计出现坏账损失的业务占比是一个不低的数字,有人预计在20%左右,但我估计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目前市场还没有出现明显的好转迹象,这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出现坏账的业务里面,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客户主观的问题,很可能是他自己的生意出了状况,根本有心无力还款。这跟整个经济状况是有密切关联的,如果客户都没办法玩转自己的行业,那么他怎么可能去还钱?这就跟互相咬合的齿轮一样,做金融还是要实体经济做支撑。

        再者,做典当本身就拥有风险度很高的客户和业务。特别是当经济下行压力不减时,典当行的窘况显然是难以一时改变的。我看到有消息称,相对于国有企业的投资而言,当前民间投资出现了急剧萎缩。这是因为在实体经济里面,民营企业往往对市场风险更为敏感,一旦发现市场不好,他们会很果断地做出动作,比如减少投资或不投资、坚决收缩等,这些都会影响类似于典当这样一些融资行业的生存。

        不赞成一味妥协

        赵荣(上海资深典当从业者):典当行的止损,基本上是在业务发生逾期的时候就要开始有所动作了。最为常见也最为实际的方式是尽可能地与客户协商。如果不能,通过走法律的流程、在法院的协调下来处理,当然也是一种办法,但我个人是不赞成典当行在这个时候对息费、违约金等一味让步的。

        举个例子,有的典当行在接受业务的时候,就已经给出了比较优惠的息费,比如在2%左右;发生逾期后为了止损,将息费标准再降到1%、1.5%左右,确实会让行业太被动。典当行的放款是有成本在里面的,包括资金成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等等。在商言商,如果没有一定的息费回报,典当经营者为什么要把资金投入到借贷关系中被占用呢?除非是遇到法院判决典当行的部分息费不受保护的情况,否则对于自身的权益,典当行应该要去极力维护,而不是抱着要回一点是一点的心态,这样做也是不纵容社会违约成本降低的一种表现。

        应该要未雨绸缪

        张益田(北京融资市场分析人士):谈到止损的话题,我个人认为更应该做好的是贷款期间的控制。要知道,对于客户做出让利是一个概念,控制客户质量又是另一个概念。也就是说,不见得在你让利后,客户质量就会变好,或者让利了就能吸引来质量好的客户,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如此联系。

        说白了,止损应该是一种未雨绸缪,所指范围也不仅限于只是考虑如何追款。在当前典当经营普遍愈发难做的背景之下,可否打开思路,通过别的合作方式来开发客户,这也是止损的一种方式。比如据我所知,当前就有典当行跟一些中介机构合作——由对方介绍来客户,典当负责放款,中介从中获取一定提成。而对于典当行来说,无论是找上门来的业务,还是被其他机构介绍来的业务,审核的标准、流程都是一样的。甚至有典当行操作这样的合作几年下来,没有因此打过官司,更值得一提的是,所介绍来的客户在与典当行打过一次交道后,往往容易成为“回头客”。在现有经营环境下调整思路,这也是一种止损的表现。

    来源:中国商网

     

     

    版权所有 © ks6899(http://www.hbpawn.cn)    技术支持:银河盛世
    ICP备案号:冀ICP备11013510号-1